close
     人性的形成與發展是存在於個體之中,如同人格,價值觀,觀念,想法等無形氣質是因人而異,而由內而外延伸出來的個性,興趣,語言,行為等有形氣質也是大相逕庭。人性看似是自由意志下的產物,是非命中注定的,因此一般人碰到人性這因子往往視為內生因素(endogenous),對於該個體之人性視為所當然,並且通常個體身處於開放自由的環境中,便毫無保留地展露出來。有時個體會肆無忌憚地以人性為決策之依歸,發展出任性妄為的一面,或是直率坦白的一面,先乎略普世價值觀非對錯人性的彰顯會讓週遭的人感受到此個體的真實存在性,進而使他們對個體產生喜歡欣賞或厭惡排斥之觀感。事實上,人性的的外擴展現是可以很內斂與察覺不到的,在不同情境(scenario)中可以用更適宜(proper)的反應與思維模式去彰顯,去表態。這便有賴於是屬於自律性的(self-disciplined/autonomic)需受管教的(disciplined)的人性種類。

  從世俗的角度來看。具自律性的人性是相對於高人一等的,如同教育環境注師長們眼中的模範生,此種類的個體之一切行事作為都是合乎傳統禮教,做事符合時效不拖不延,今日事今日畢,言行談吐吐露出謙卑的態度,寬容待人嚴以待已的準則。從禪學理論來印證,自律性的人性也許是符合自性所引領的心靈,對於事情的因果能夠看的透徹,不會被外相所動搖,每天靜靜聽見內心的聲音,仔細察覺內在眾生(生理與心理)的變化,暸悟"過去,現在,未來"之時空不斷發生不斷紀錄,本質之清淨度始終如一,本自具足,本不生滅。

     至於受到管教的人性有兩種可能性而產生出來的,一是在封閉空間,另一是發生在開放自由的環境中,前者就像是應受國民義務之法律約束而不得不去上學學習的中小學生,或是義務役軍人必須接受服從為主的軍事教育一樣,因受到外在環境壓抑或驅使才去進行某些行為或活動,這種情況下人性不得不發展出受管教的特性,以符合環境的需求,然而也許事實上在受管教的外表下人性仍屬於自律自主自由的種類;而後者乃真正需要受管教的人性,因為在可以自由發展人性的環境中,個體不得其門而入,無法有效察覺自己的特質與天賦,一直需要旁人指點說明才能進行生活,而發展出須受到管教的人性。 從禪學理論以待之,某種程度本性受到身心靈方面的污染而無法適時展現光芒,因此個體無法了解內心真正指示,也體會不出大自然運行的法則,時時生滅於幻相外務中,因此受到情緒之影響,無法掌握生命之真實義。

  然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自律與須受管教的人性種類沒有絕對的兩極端獨立存在,反而是程度比例上差異地存在人性中,因此以超脫的想法來看的話,應該盡力去分配比例上的拿捏,進而發展出符合個體需求的人性,享受美好的生命與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x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