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http://www.npo.org.tw/PhilNews/show_news.asp?NEWSID=8663
經濟衰退是非營利組織的危機? | |
2008/8/28‧Caroline Gallagher/ 譯者:吳娉婷 |
美國近年來所面臨的經濟困境,讓人們不去想或擔心,幾乎是不可能的。儘管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演說中不斷提出當選之後扭轉經濟的種種措施,然而,重大且長時間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已引起跨產業間的恐慌感,非營利部門也不能倖免。但是,這樣的恐慌是必要的嗎?
過去
這已不是非營利組織第一次碰到不景氣的經濟氛圍。據資料顯示,在過去四十多年來曾有兩個時期非營利組織的收入是下降的,不過這並非外界所認定的"經濟不景氣"所造成的。第一次(從1973年至1975年)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石油禁運;第二次(從2001年至2003年)則是因為2001年的911事件。
在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石油禁運期間,美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經濟變化。已經習慣依賴源源不斷的進口石油的美國人,突然被迫實施限量供應,因為每加侖的價格不斷攀升。這次的強制禁運將美國推入嚴重的經濟衰退。
儘管2001年的911事件對美國造成的大恐慌,與1970年代初類似,然而,出乎外界對美國景氣周期的預期,波及最深的卻是非營利組織。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前進盧安達計畫創始人及董事盧辛(Josh Ruxin)說:「2001-2002年間,許多非營利組織遭逢巨變,很多基金會的收入低得出乎意料,尤其是那些完全投資在單一股票的基金會。」
從這些歷史指標來看,美國的景氣週期與慈善事業的減少,這兩者之間並無特別的相關性。唯一經濟轉變與慈善事業變化有關的時期是1995年-1998年─蓋茲、索羅斯、透納時期的科技變化─那是經濟回升的時期。
前述的兩個對慈善機構造成負面影響的歷史事件,都不在正常的市場支配範圍之內,可預期的是現在嚴重影響非營利組織的因素仍會繼續存在,這些因素包括動搖根本的事件,或者以往未曾經歷的震撼。不過,一般的經濟衰退對非營利組織應該不會有重大影響。
現在
既然如此,非營利組織要如何因應可能性的經濟衰退?盧辛說:「基金會就如同一般商業,會不斷的改變其策略和受贈者,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過去。在過去七年來,已創造大量財富,新的基金會正在收成。所有的非營利組織都應在他們的捐贈基礎和機會上尋求差異,以充份爭取當前和未來的捐贈者。」
經濟災難的結果,比較弱的非營利組織勢必將難以生存,認清這點是很重要的。這是理所當然的,最弱的非營利組織因為本身的弱點必須為生存而辛苦奮鬥,而最強的非營利組織已透過差異策略採取措施避開了這個痛苦掙扎。
近年來的經濟問題對整個商業週期的大環境有了小改變,在慈善事業的小環境則沒有大改變。總之,天還沒有塌下來。
作者簡介
Caroline Gallagher,Changing Our World募款部門的資深董事,為非營利組織提供成功的企畫、培訓及募款。她的連絡e-mail是cgallagher@changingourworld.com。
翻譯:吳娉婷
原文:Caroline Gallagher,“Does Economic Downturn Mean Crisis for Nonprofits?”Feb.28,2008,ON Philanthropy
http://www.onphilanthropy.com/site/News2?page=NewsArticle&id=7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