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rom the chapter six of the novel "seize the day", the hero was aware that who controls everthing? old man of this type, without needs. They don't need therefore they have. I need, therefore I don't have.

  慾望(desire)一直是人類自私自利行為的原動力,慾望造就物質的需求(demand)或偏向精神意涵的需要(need),以致於他們可以擁有或得到(having)想要的事物或達到精神上的滿足(satisfaction).這是一般人(ordinary person)的想法,一旦破除這種迷思(myth),需要也許不再是擁有的動機與目的,也許不需要才是真心擁有的原因.

  這種道理可以適用於家人相處,物質或錢財方面.有人會好奇為何是家人相處,其它都還蠻容易理解,原因在於我們從小生長於家庭環境,對於家人總是飯來張口,茶來伸手,認為家人所給予我們所需要的都是理所當然,漸漸地對於家人所給的事物看定為一定需要的東西,但並未真心想要擁有家人或是他們所給予的東西,如此產生弔詭的情況,既然不想要擁有為何又需要,把家人看的太物質化,太理所當然.因此很多社會問題都來自於家庭的不和諧,並且追根究柢才發現是慾望作祟,從家庭相處觀念偏差,導致對於社會環境產生動亂與危害,人性中的慾望實在是太利害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需要但不擁有,這種狀況發生在古代或落後的生活環境是常見的,古代人像顏回這樣聖人,可以用高超的意志與道德控制自己的需求慾望,是相當難能可見的,才會藉由論語將其行徑流傳至今.而現代社會,在不同國度因國情戰亂造成人民生活顛沛流離,物質生活殘破不堪,從非洲國家仍未改善的此類案例,值得先進國家的人民好好省思.

  而最後,真正高階超脫的人(transcendental person)是不需要又可以擁有與滿足的,這種可能只有在諾貝爾文學獎作者的作品當中才找的到吧!畢竟人心是又光明又黑暗,往往黑暗是大於光明的,因此落入人性的圈套,大眾皆成一般人的情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x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