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理性(sense)與感性(sensibility)的優劣爭論一直是人類社會中常見的現象,"究竟人類的大腦(brain)或心智(mind)中理性成份還是感性成份佔比較多的比重?",此一問題也許在專業的醫學理論或心理學理論中自有定奪.

  然而就筆者認知來說,在現今人類規律生活中,其大腦之理性成分佔大多數才會造就目前的國家社會規模與文明.理性為人類社會帶來工作機會與經濟成長,理性很實用,很務實,提供人類判斷是非的依據,進而驅使人類做正當正確的事.人類在工作與生活中因理性分配規劃時間,使得人生得到充實,建立起具有建設性的價值觀念,進而造福其他人,為社會國家增進福利.

  但是人是不甘寂寞的動物與具有普遍地追求新奇與創新的特性,因此感性往往在不經意當中便湧然而出,不論是突然打亂正常思維邏輯還是強力霸佔大腦理智分析區的方式,感性總是突如其來地為人類生活或文明發展帶來不可思議的創意與進步.當然,未必感性出現時都是帶來好運與好的後果.舉例來說,太過於感性的人往往衝動於行,或是喜怒無常,愛恨分明,表面上看起來這種人無法控制自我行為,導致一些行為的偏差或傷害到他人權益與自由;然而事實上他們只是勇於表達感受到的開心喜悅與痛苦悲傷,基本上他們的人心仍是善良單純的.

  感情(sentiment)算是感性行為中最容易被人觀察發現的,因為感情是最直接表達出來的情緒,可以透過言語,肢體,文字,旋律等方式傳達給另一個體感受,感情是很有趣的徵兆,是人性中難以定奪是非好壞的特質,好(一般情況)的感情可以讓人舒服自在,溫暖喜悅,而壞的感情則讓人不安慌亂,倉皇失措,挫折難過.

  社群(community)的形成又是感情進一步的延伸,從自我的感受擴大到團體的感受,可以從簡單的個性背景話題興趣之共通點到整體的目標共識利益理想之一致性作為社群的基礎,在不同時空間,可以形成多重的社群.舉例來說,簡單的同儕團體,家庭,非營利的社團組織,以及複雜的社會營利團體,資訊時代的網路社群等,都是社群的證據,之間差異只是依個人的感情投入程度大小不一,形成其網絡關係聯密程度不一的社群組織而已.簡言之,在現在高度理性治理的社會中,社群可以說是感情的表徵之一,證明就算人類社會是如何的冷酷無情,個人為了生存極盡理性地競爭與殘害,但是社群可以連結人心,達成共識,為分裂的社會注入一股暖流,也難怪西方資訊業巨人都持續地研究網路社群等科技和技術,資訊不僅帶來科技進步,經濟成長,也符合人性地帶來社會的團結.

  補充之,從另一角度來看社群運用得當可以為個人的理性加分,也就是所謂的"人脈學",近年在商業化的社會裡如果事業要做的成功,人脈不外乎是有用的途徑,但是聰明的人會理性運籌帷幄他的人脈,而於愚蠢的人則有可能地不明究理陷入人情事故的泥沼中,抽不了身,這樣就枉費經營長久的社群(人脈)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x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