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Book List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資料來源: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91561799757

前言:星期天晚上,你憂鬱嗎?

工作總是讓我著迷,雖然我得承認,有時它是以一種令人厭惡的姿態讓我著迷。

記得小時候,我第一次知道,像我爸這種大人,每天都要工作八個小時以上,這件事讓我非常震驚困惑--這可是比我待在學校的時間還長,而上學已經讓我幾乎難以忍受了!

max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  http://www.soidea.com.tw/soidea/model_books_temp3.cfm?book_no=2711000476501

內容簡介

max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Resource from:  http://www.ylib.com/Preview/default.asp?DocNo=274 
  • Author: 珍‧特吉博士(Jean M. Twenge, Ph.D.)於美國芝加哥大學與密西根大學取得心理學碩、博士學位,目前任教於 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心理學系。研究世代差異已經十多年,她的研究曾刊登於《時代》雜誌、《今日美國》雜誌、《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等各大媒體,她也曾 接受國家廣播公司(NBC)的《今日》(Today)、《日線》(Dateline)以及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的《無所不談》(All Things Considered)等節目的專題訪問。個人網頁:  http://www.generationme.org
  • Abstracts: 在七○年代到九○年代之間出生的人雖然有不景氣和失業的問題,或是無法恢復經濟繁榮,但大家畢竟沒有經歷過創傷性的歷史事件,那麼為什麼Me世代竟 然會承受這麼多的焦慮和痛苦?這樣的情況真是既奇怪又矛盾,我們不像以前的人經歷過世界大戰,而且從九○年代以後也不再有核武威脅了(恐怖主義算是這波憂 鬱潮之後發生的)。Me世代從來沒有被強迫徵召去打仗,健康照顧和社會安全都比以前好,這代表大多數人都將會活得更老、更好。高中程度以上的人比以前多, 少女懷孕的比率和犯罪率都比九○年代初期低。

      從各個角度看來這都是歷史上最好的時代。想想我們這個世代獨享的好處:電視、手機、更進步 的醫療、電腦、更普及的教育、比較不用勞動、擁有更多自由的機會、有能力搬到另一個自己喜歡的都市。當然,最後兩項也暗示了現代人必須面臨的問題:這種把 自我放在第一位的傾向,讓人們擁有過多、過大的自由,同時意味著很多時候我們必須有自我主張,過度強調自我的結果有好有壞:當我們似乎獨立而強悍地自給自 足,卻也同時陷入深深的失落之中,因為除了自我,我們的生命沒有其他重心。Me世代在這個越來越難找到好工作和好房子的時代,被教導著要對生命有更多的期 待,結果就是爆發傷身又傷心的嚴重焦慮症與憂鬱症。


    孤單又孤立

max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資料來自: http://www.digitalcontent.org.tw/e/temp/960919/D_Book.php

書名/我們的新世界
   The Age of Turbulence:Adventures in a New World

數位書坊

max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OMAIN ROLLAND:
[我將以生活來達到最高的真理.
我自知沒有天才,但耶穌有天才嗎?托爾斯泰有天才嗎?不,他們都不是天才,他們只是深深地,重重地,強而有力地生活過了.
我相信無論哪一個人,只要沉重地活下去,便可以產生傑作.]


max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暗夜的哭聲

長久以來,法律專業界的文化對其道德非難的力量始終抱持懷疑的態度。法官及一般的陪審員,越來越不願責難呈現在他們眼前極為明顯的惡行。過去五十年來,充滿自信的精神病學專業崛起,法官及法律評論者開始認為,他們不再有方法或智識去瞭解為何人們會犯下暴力罪行。在暴力犯罪中,浮現在事件外表,以及人們想像中的情形,都並非「真實」。為了知道並瞭解發生的事情的真相,我們必須考量嫌疑犯的內在狀態。人們必須了解他的心智狀態,及其精神病史。這個時代不再將犯罪視為邪惡的表現,而是心智疾病造成的行為。

精神病學家成為辨識心智的專家,而犯罪似乎與精神異常有關。理智的人、正常的人是不會犯罪的。因此,若沒有專家有關心智偏差的報告,我們便無法判斷、評價、處罰犯罪行為。結果是,處理有關犯罪及處罰問題的權力逐漸從政府機關移轉到私人的精神病學家手上。我們共同的道德判斷經歷此種未察知的「私有化」過程,這意謂著領有酬勞的精神病學家正成為刑事審判中判斷有罪、無罪的關鍵角色。在丹.懷特的審判中,就如我們可以發現的情況,大多數的證詞均來自於六位受領薪資的專家,他們負責檢查被告的精神狀態,並就被告的內在心智提出報告。

依賴私人專家的趨勢,有一個危險,正如法國俗諺所說:「理解一切即寬恕一切。」(Tout comprendre, c'est tout pardonner)當你愈瞭解一個人的犯罪理由時,你便越不想責難他。一旦你越將丹.懷特行為放在他個人精神狀態歷程的脈絡中來理解時,你便愈不願指責他的行為是惡的,也不願懲罰他,以顯現我們共同的不贊許。一九五○及一九六○年代時,主要的刑法思潮傾向盡可能不再強調責備,並將精神病學專業引入法庭。經由如此的轉化,犯罪成為「偏差行為」,懲罰變成「治療」。審判的功能不再是尋求犯罪事實、懲罰犯罪,而是瞭解嫌疑犯的心智。

max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元智大學電子報第461期!


《姊姊的守護者》
【記者劉志宏報導】

max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 http://msb.pccu.edu.tw/~s9140933/new_page_10.htm

生平:
馬爾薩斯
1785年就學於劍橋大學耶穌學院,1797年當任該學院的特別研究員,1805年受東印度公司設立的海利柏來學院之聘,擔任歷史與經濟學教授,一直到逝世為止。

人口論:

max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引用自: http://www.jodipicoult.com/my-sisters-keeper.html 

Review

"The author vividly evokes the physical and psychic toll a desperately sick child imposes on a family, even a close and loving one like the Fitzgeralds… there can be no easy outcomes in a tale about individual autonomy clashing with a sibling's right to life, but Picoult thwarts out expectations in unexpected ways… a telling portrait of a profoundly stressed family."         —Kirkus Reviews 

max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 ’M nobody! Who are you?
Are you nobody, too?
Then there ’s a pair of us—don’t tell!
They ’d banish us, you know.
  
How dreary to be somebody!         5
How public, like a frog
To tell your name the livelong day
To an admiring bog!

max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website:http://en.wikipedia.org/wiki/Seize_the_Day_%28novel%29

<Brief introduction>
Seize the Day, first published in 1956, is considered (by, for example, prominent critic James Wood) one of the great literary works by Saul Bellow. Seize the Day was Bellow's fourth novel (or perhaps novella, given its short length). It was written in the 1950s, a formative period in the creation of the middle class in the United States.

max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Saul Bellow-"SEIZE THE DAY"
2.Saul Bellow-"MR. SAMMLER'S PLANET"
3.Saul Bellow-"DANGLING MAN"
4.Jodi Picoult-"my sister's keeper(姐姐的守護者)"
5.Yann Martel - "Life of Pi" 

max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Saul Bellow -"TO JERUSALEM AND BACK"
2.理查 道金斯(Richard Dankins) -"瞎眼製錶者"
3.科林斯(Francis Collins) -"神的語言"
4.T.W.Schaltz(1979) -"人力資本論"
5.Jared Diamond(2006) -"大崩壞 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 "

max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